• 尊龙凯时


  • 深圳led背光源生产厂家,lcd显示屏,lcm液晶显示模块|模组厂-尊龙凯时

    中国lcd显示屏产业 :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当下,显示屏已经成了视觉的延伸。不仅手机越来越让人放不下 ,电子书 、电脑、电视、橱窗显示器、广告牌等也随时准备“霸占”人们的视线 。一定程度上,“互联网时代”就是“显示时代” 。屏,就是通向互联网的入口。

    从无到有

    “显示屏不单是一个产品,而是系统的工业体系。显示产业是制造强国的基础。发展显示产业 ,就是对全球显示产业话语权和价值分配权的争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说。

    作为核心元器件 ,显示被视为工业中的基础产业,但10年前我国却饱尝缺屏 、高度依赖进口之苦——当平板显示出现时 ,我国在显像管领域多年建立起来的优势一下子消失了。

    面对技术迭代 ,掉队的代价是惨重的 。我国每年进口显示屏一度达到5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需求,如此被动的局面,如何突围?我国从国家层面下决心部署自主的显示产业,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平板显示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 ,明确要求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高投资,是横亘在后来者面前的第一道坎,这也是显示行业的特征。2009年,TCL自主启动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华星光电,创下了深圳史上单个项目投资的纪录 。2003年启动总投资为12.5亿美元的TFT—LCD5代线后多年,京东方一直没能摆脱亏损的阴影,在马拉松式的长跑中,险象环生。是“泥足巨人”,还是创新勇士?二者一步之遥。

    华星光电成立之初 ,曾饱受质疑。一方面,此时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均已进入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的后半程 ,成本优势明显;另一方面 ,日本夏普10代线业已开工 ,华星面临“投产即落后”的反对声。“坚守实业 ,绝非守旧”,27个月后 ,在华星光电供货表上,除TCL外 ,还有了海信、长虹 、康佳、三星等一长串名单。

    面板成本占电视机总成本一半以上,当其他企业在担心上游原材料上涨时,TCL毫无后顾之忧 。华星光电跻身全球液晶面板第一阵营 ,也让TCL成为国内唯一完成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电视企业,核心部件不再受制于人。

    随着京东方 、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高世代产线相继量产,中国TFT—LCD产业的被动局面彻底改变 。

    从弱到强

    “技术强不一定赢,技术弱一定输 。”技术 ,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另一道屏障。

    通过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生产线,京东方进入了显示行业。但收购并不等于具备生产能力。“工业领域的能力必须在运营过程中才能生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路风说。

    “规模效应明显、投资强度大、技术迭代快,是这个行业的特征,而我国对这些工业门类是很陌生的。”在路风看来,显示行业是在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为了发挥规模效应 ,京东方以5代线为起点,边干边学 ,获得了整个工艺的优化设计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了专业的技术团队,积累了经验基础 ,连通了上下游产业链 。

    为了获得技术优势,京东方的研发投入持续占到销售收入的7%左右,即使在亏损达到21亿元,经营“探底”的时候,也依然保持了10亿元的研发投入强度。现在的京东方已是业界翘楚,用户包括苹果、三星 、华为等一流企业。2016年第四季度 ,京东方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占比超22% ,超越LG和三星成为************。

    雄厚的技术储备给了京东方持续创新的底气 。京东方目前三条在建的生产线——合肥全球最高世代线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成都以及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每个项目都配备了超过千人的团队,其中技术人员占比在75%以上。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翻身仗’打得最漂亮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发展最快的”,对显示行业的表现,专家评价很高。从与集成电路、石油、铁矿石一起位列我国四大进口商品,到如今自给率已接近六成,技术水平跻身世界一流,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

    过去几年 ,液晶显示产能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1%。2016年,国内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约7728万平方米,占全球30%,位居世界第二。随着新的生产线投产,到2018年国内显示面板生产规模将毫无悬念地跃升至************。

    从紧追到并行

    随着大批液晶显示生产线产能释放,市场供需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尤其市场向下波动时 ,一度出现悲观声音 。

    “只有疲软的产品 ,没有疲软的市场。”对于“过剩论”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表现出足够的信心,他认为“过剩”只是针对现有的应用和技术而言 ,如果取得技术突破甚至颠覆式创新,为市场提供更高端的技术供给 ,市场永远有蓝海 。

    “前面不再有参照物 ,先行者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准确的战略眼光 ,一旦失误就会造成断崖式灾难。”京东方总裁刘晓东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言辞谨慎。为了避免风险 ,京东方必须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

    虽然目前平板显示市场主流仍是LCD(液晶显示屏),但这一格局马上将被打破 。随着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工艺的进步 ,良率不断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将推动下游应用快速增长。智能手机、VR/AR 、可穿戴设备 、车载电子等新的应用场景,都在期待技术的跃进。

    技术又到了转折点 。为了迎合IT产品差别化设计的趋势 ,三星DISPLAY全力开发轻薄、不易碎、可变换形状的柔性OLED显示屏 。这将为平面化的产品设计带来巨大变化。三星明确将柔性OLED作为其下一代显示屏。

    “对于大尺寸的AMOLED ,我国与韩国基本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判断,中国具有超越的机会。年报显示 ,2016年京东方研发投入41.4亿元,同比增长24.74%。

    除京东方、华星光电外,国内OLED面板企业和辉光电、深天马、国显光电也加快了OLED面板的投资脚步 ,目的在于抢占新型显示的市场先机。


    • XML地图